** 夕照下的Brisbane River 河岸是我們覺得最美的時段 **
伴隨著驚嘆天上高積雲層之美的同時,迎著逐漸灑落的陽光,飛機順利降落 Brisbane Domestic Airport, 一進入境大廳立即感受到與Adelaide機場內部保守沈穩設計的差異。
整體來說這是個現代科技展現,一個現代氣息較濃厚的城市。
搭上Shuttle Bus後,隨著擁塞的車流緩緩進入市區,迎面而來的竟是對故鄉回憶不斷的湧現.......
疊三架四的高架橋、施工不斷的工地、斗大的廣告標語、紊亂的交通狀況,而最難以招架的是那份潮溼黏膩的感覺。心中正納悶這真是澳洲嗎?因為實在太像台灣的城市,相較於之前走訪過的其他首府,其差異之大,令我訝異........
爾後進入市區,對於主要商業街道的景象更是大失所望。不協調的建築、擁擠的街道、紊亂的招牌,使整體的感官大打折扣。而對於部份人行道與公共空間的髒污與陰暗,不禁令我疑惑,是因為清潔維護的慢半拍嗎?還是因為氣候(雨及潮溼)的關係?
第二個傍晚,才明顯地感受到夕陽的時間提前了,好似又回到日夜各半的季節。今天午後臨時的一場及時雨,不禁令我徹底迷失了........下雨的當下,不論市井街道或是空氣中的氣味,簡直就像站在夏日午後的台北街頭。
於是我開始納悶........是因為緯度與位置的因素,造成氣候環境的相似;或者由於城市裡的亞洲人處於多數,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將亞洲人的思惟植入城市計畫,產生這極具“東方特色“的都市?
主要商業街區繞一圈後,感覺她真的像台北。但相較之下,台北卻更乾淨,公設水準、文藝氣息、時尚風潮也大幅超越。這就是對這個~副熱帶首府Brisbane~ 第一次接觸的觀感。
** 中央車站附近一家別具特色的Backpacker∼瞧!百年古董電梯∼ **
因訂票之故,特地搭上電車到河的另一端South Bank遊歷(也可直接步行連結兩岸的Victoria Bridge ,單趟約十分鐘是十分怡人的遊程 )。沒想到這一趟,卻讓我對她的印象開始修正。
首先是河濱休憩場所South Bank Parklands,除了提供市民一大片複合式副熱帶風造景公園,內有一人工沙灘Lagoon Beach(一個令人激賞的點子!),並連接了主題餐廳及購物區。更精彩的是Cultural Center, 將Library、Museum 、Performance Art Center........全部匯聚於此。使得此區呈現出一片文化、藝術與悠閒的氣氛。
實地走了一趟,發覺市政府是用心的。有別於南部各大城內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景觀,這裡呈現的是南國風情。沿著河岸遍植各類熱帶植栽,繁茂、豐富、多樣,漫步其中恍如置身副熱帶雨林,完完全全是另一番感受了。
** 河濱休憩場所South Bank Parklands內的人工沙灘Lagoon Beach一隅**
**(右圖)具設計感的藤蔓造景,可惜植物存活不多**
** 照片上的那隻龐然大物是什麼呢…?澳洲三寶之一………蒼蠅?!**
聽起來似乎來個大翻轉囉!也........不盡然。
一如前述,這個城市的美學能力並不高明,故處處可見人工的鑿痕,建材也令人失望。然而最關鍵的還是~~河流~~河岸景觀。Brisbane對待河岸的態度,恰恰介於Melbourne與台北之間。為了兼顧景觀與交通問題,市政府選擇了折衷方案。
怎麼說呢?就是一邊保留,一邊犧牲。
所以這河岸就有點滑稽,市中心的那一面堆滿了如軌道般層層疊疊的高架橋,乍看之下就像是繁榮的現代商城;而對面則綠意盎然,現代藝術不時置身其中,是市民休憩的主要場所之一,更時常可見遊艇靠岸停泊,遊客上下穿梭,就像是個觀光勝地。
整體來說,當然是衝突的。尤其是在風和日麗的晴空下,更見對比,然這倒也成了她的個性特色了~
** 蜿蜒穿越市區的Brisbane River 河岸,就是那一邊保留(上圖),一邊犧牲的區段(下圖)**
**上圖左岸近照:高架橋&現代大樓 *
兩週後,因緣際會地又回到這個城市。因時間的充裕,更為了替Iris導覽,而再次重遊,這一來使得原本對她的成見又做了不少修正。畢竟多一分的接觸便更增一分了解,進而發現她的許多優點。
然而........我仍然不喜歡這個城市。
大體來說,她就像是Sydney 與 Melbourne的綜合體~~既有現代也有古典,卻又不那麼絕對。
當然她是個商城,在Eagle Street那一大區聳入雲端的建築群,可如實支持她就是個現代城市。但仔細觀察,卻也發現有不少優美的古建築,含蓄地躲在現代的水泥叢林中,替擁擠的市街保留了悠緩的角落。不但部份地紓解了緊張的天際線,更為那終日繁忙的上班族們,提供一方暫時喘息的寧靜地。
此外,還是河流。
或許她在部份的硬體建設並不高明,但因為“親河“並與之產生緊密的互動,使得她多了一分柔和的親切。雖然在澳洲這是常態,但卻是台灣的大都會所無法企及的(近年來的“高雄“或不在此列~)。
這一切的關鍵或許就在~~對待“河流“的態度吧。
因為旅遊導覽的推薦,而搭乘 Brisbane River河上觀光與運輸兩用的交通船(當地稱為City Cat)。
從South Bank往上溯,回程再遊經市中心,因而得以一覽此河兩岸風光。站在船首舺板上,迎著風,望著岸邊織織遊人,伴著夕陽漸沈的晚霞,一份閒適的心情便這麼油然而生。
**另一種觀賞該市的交通工具City Cat **
**夕照下的Brisbane River 河岸是我們覺得最美的時段**
至今還是覺得她確實因為此河的環繞,而增添了另一份柔美,然也更令我感嘆~~河流之於一個城市的重要性。
回程時莫名的一個念頭:台北不也被河流環抱嗎?(而且還是兩條大河呢!)記得以前住台北時常上陽明山,除了夜景,印象最深刻的就屬那夕陽西下時,群山環抱的台北盆地,兩縷猶如金絲帶的淡水河與基隆河,纏繞流貫市區並結合而為一,一同流向遠方。我們兩人還曾為此景象下了個註解:“永結同心“。
可任憑我想破頭卻也憶不起,她們是從台北市的那一區流經?唯一還有跡可尋的大概也就是那幾條連接台北縣、市的大橋樑吧!(不過不上橋,還真看不到河,只見長長高聳的堤防或“牆壁“)
如果台灣的都市也能善用“近水“之特性,營造出 “親河“美麗河岸景觀的休憩地,當我們無論視覺與生活,都能擁有更多喘息空間時,那麼專屬於大都會的那分壓迫緊張與匆忙,是否也能因而紓緩許多呢?
想像一下,當你一下班,走出那櫛若鱗比的高樓大廈,能夠在水邊恣意享受一分捲起褲管,隨性放縱的自由與自在;抑或乘著渡輪,在返家的旅途中,站在船首,迎著向晚的微風與晚霞,放鬆一天的疲憊。
這樣的畫面,好不浪漫與快意呀。
**夕照下的Brisbane River 河岸**
** 從Culture Center 天橋上俯視而下的市區夜景 **